「死了才能成鬼嗎?活著,有沒有資格當鬼?」
鬼地方
作者: 陳思宏
出版社:鏡文學
耳聞這本書很久了,第一次閱讀陳思宏的作品,剛開始因為出場人物眾多,加上本書帶有一些荒誕的描寫與意象的手法,讓我在本書的第一部讀得有點團團轉。中間也因故將書擱置了一些時刻,有趣的是,隔了一段時間接續著閱讀,卻也發現這些人物早已就這樣默默住在心裡面一段時間,隨即跟著再次閱讀的過程繼續上演他們的戲碼。這本書的文學性是讓我剛開始比較不適應的部分,但讀完之後確實感受到本書的精彩與令人驚喜之處。
*一個小地方怎麼會變成鬼地方?
「人們擺滿一桌供品,說是餵食孤魂野鬼,但供品就是人類私慾,越沒有安全感,越懼怕死亡,越覺得不足,桌上的供品就越豐盛。越豐盛,就越孤獨。」
《鬼地方》描繪著作者陳思宏的故鄉彰化永靖,帶著一些類自傳的性質描寫陳家么子陳天宏與其家庭在永靖生活的點滴。其名字、手足排行及去柏林等經歷,讓人不禁好奇故事的情節佔有多少虛實。個人很享受本書的複雜性,在這個有七個手足的大家庭,每個孩子在這個家庭中如何出生,又受到什麼樣的期待,似乎早早就在未降生於世之前,就已被決定要承襲家庭與時代背景的束縛。
「要誠實嗎?陳家五姊妹,本來就是不被期待的孩子,這一輩子,有機會,『好』嗎?」
為了生男而被忽略的眾多女兒間的競爭、被小地方視為不正常的同性之愛、錯的不是女性卻無以洗清的傷痕、被禁錮的自由⋯⋯諸多議題的出現,卻也不會讓人感受到這是一本要專門探討某種主題的書,這些時代與社會氛圍刻劃下可想而知的傷痛,很自然地呈現在家庭成員的動力之間,被揉合在進個視角的片刻之中。
*答案不只濃或淡而已,濃或淡之間,有許多「之間」
本書對我來說確實十分精彩,尤其在書中穿插著一些令人好奇的懸疑要素,在最後10%的內容裡面,又讓我因為沒有想過的劇情發展而感到驚喜。然而,本書對我而言,也有一些沒有被圓滿的要素(例如地下室的屍體),以及令我困惑的部分(例如T到底在思考著些什麼,又或者看到天宏最後與T的相處,讓我很困惑天宏難道不算關係中的受害人嗎?怎麼他人接收起來卻像是純然的加害人呢?),T的母親的情緒轉折是很令我動容的片段,相較於T的母親,最後阿蟬再次的出現將小說最後的情緒收尾的部分,反而讓我感覺有些進入不了情緒。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雖然可以理解這些悲劇在這個時代與地方文化間的「常見」,但不免也會在想,難道這些角色之間注定就只能承襲這些悲傷嗎?這七位兄弟姐妹,乃至於他們的父母,要在人生的哪個片刻裡面有些什麼不同,才有迴避這些傷害的可能性呢?
作者在後記引用了William Faulkner的名句令我印象深刻:「過去不曾死亡,過去甚至還沒過去。」(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或許在那個時代下,有太多源自歷史影響至社會的痛處,不斷地被傳承在世世代代間,至今也可能流傳在世界各處諸多的鬼地方之中。
「有記憶、傷痛,想掩埋、遮蔽,過去如影,往事隨行,有過去就有鬼,人間處處都有鬼,或許,你我皆為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