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閱讀心得 | 坡道上的家 坂の途中の家




「這不是憎恨,是愛。

藉由藐視對方、傷害對方,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一切都是因為愛。

既然如此,陽一郎說不定也是這樣: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任何目的,

並非基於恨意而藐視妻子,傷害妻子,而是因為他只知道這種愛的方式。」



坡道上的家 坂の途中の家

作者: 角田光代

出版社:春天出版

(本文寫於2019年10月)


從《第八日的蟬》出版開始認識角田光代這位作者,而到看完她的《森之眠魚》之後更是對於她描寫人與人之間細膩的人際動力偏差所導致的致鬱感印象深刻。這次因看到他人推薦而讀了《坡道上的家》,剛好最近日劇化,讓這本書也蠻有話題性,讀了大約四個多小時才閱畢。


本書是描寫家庭主婦里紗子因為被選上參審一件可能是虐兒致死的案件,在參審過程中進而反思自己與女兒就先生家庭的沈重故事。


這本書優秀之處,在於極寫實地描寫初為人母的新手媽媽可能遇到的各種困境,可怕的是從懷孕前到孩子出生的過程及養育階段,涉及孕育子女的議題,時常讓一位女性在社會中在身為自己與身為母親的角色之間失衡。而日本較重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風氣,更是讓育兒的責任與犧牲難以感受到平等。

放棄工作、請育嬰假、教養、哄哭泣的孩子、要兼顧居家整家及注意他人眼光的,時常是身為母親的一方(男性則時常會面臨要一人扛起經濟重擔的部份),這些描寫完全可以讓人感到養育小孩的現實面與不容易之處,令人對於父母的角色感到肅然起敬。

本書也透過許多的不協調感受以及各種證人從旁的說詞,向一些讀者表達出即使身旁的人或許出自於好意(或待有惡意)的關心,即使是正論,也可能把人逼向不安與絕境。


然而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有時也真的無法對於主角里沙子的心情感同深受。我可以理解母愛不是一種每個母親應該生而俱來的天性,有些母親不一定真的能去愛自己的孩子。但書中一些里紗子認為被誤解以及希望被體諒的部份,卻也讓我出現一些如同她身邊的親人或陪審團的其他人相似的想法⋯⋯在這本書中,可以感覺到里沙子的原生家庭被動攻擊的動力帶來龐大的壓力也缺乏資源,也可以感覺到她對於婆家風格的不適應,以及被丈夫穿插在日常的言語攻擊與行為影響。

但我也會思索自己若是里紗子周圍的家人、朋友,會如何看待她對待自己小孩的種種事蹟呢?或許我可能不太能同理這部分,尤其是書中她因為受不了女兒脾氣及婆家食物重量及身心疲憊的橋段,雖然可以想像那是很大且崩潰的壓力,但我若是丈夫,可能也無法真的接受自己的妻子將小小孩自己留在夜路中,等他追過來的行動。


對於她在被告人身上投射過度的自己,雖能感到理解,但我不太能接受。我想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個性、家庭、且擁有不同的資源,對於一些事情的理解與感受的確會有所不同。但這次的主角和我的經歷相差太多,我只能嘗試從她的經歷去體會這些感受。


另一方面,可能也得考慮是日本社會風氣對於求助的標籤的沉重度和台灣的環境相比,還是有所差異的緣故。然而,無論是哪一方,對於心理健康的敏感度以及求助的鼓勵和支持,確實都仍有待加強。而我也誠心地期待社會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與求助,有著更加柔軟的時刻。


最後,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漂亮,讓我很喜歡。只是或許是因為看初版的緣故,在閱讀時明顯看到幾個小錯誤(例如里沙子的名字少打一個子,或感覺應該是要寫被告人丈夫的名字的地方,寫成主角丈夫名字之類的⋯),希望下一版能再校正這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